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见习记者 杨燕 北京报道
7月的最后一天,在经历了一个周末的消息发酵后,房地产、零售、券商等板块积极回涨,而医药股却迎来了一次乌云压顶。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7月31日午后,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医药商业等板块跌幅靠前,截至收盘,九典制药、益方生物、恩华药业等跌幅均超过9%,医疗器械企业同样有不同程度的跌幅表现。
(资料图片)
医药股的阿喀琉斯之踵
近日来,医药板块重磅政策陆续面世,从临床试验到全面反腐,一个都不少,尤其是一提再提的医药反腐,对于行业的震慑力不言而喻。
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会议指出,“加大执纪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
就在这场全球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的三天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印发深化医改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再次提到要全面加强医药领域综合监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指出,2023年医改重点任务涉及医疗资源再调整、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欺诈骗保整治、常态化带量采购、加快药品流通、推进疾控改革、壮大医疗卫生队伍等共20项内容。
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会议指出,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国内制药行业“带金销售”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基于这一连串的政策调控和布局,很多人也把此次大跌归因到近期的反腐动向上。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大批仿制药出现,2000年开始,药品招标制度开始推行,70%的药品通过医院的渠道进行销售流通,“带金销售”开始越来越普遍,药企销售费用增长速度同样一年比一年高。
上市医药公司的销售费用中一般包括学术会议、广告营销、市场推广等诸多项目。近期有媒体报道,医疗行业的一些学术会议已经出现了延期或取消的现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也在近期发布了《深入开展不合理取酬专项清退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主动清退2018年至2023年5月以来所收受的讲课费、培训费、研讨费等不合理报酬。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药企常年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率,外界始终保持质疑。
2023年下半场,医药股将如何表现
此前央视曾播出专题调查节目《高回扣下的高药价》揭露药企隐藏在销售费用下的各类潜规则,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同样在《揭开中国药企销售费用畸高之谜》的研报中提到,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药企销售费用主要花在了公关招标机构、公关医院相关负责人、医生回扣、医药代表提成、统方等方向,分别对应招标环节、医院采购环节和处方销售环节,医生回扣占比超过一半。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阅药企销售涉及医院行贿受贿的案件更是比比皆是。
《华夏时报》记者此前梳理医药股2022年财报数据发现,目前医药行业整体销售费用高达3422.84亿元,大概是整个行业研发投入的3倍,将近10%的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在50%以上,15家药企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0%。
一位医药投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反腐是近年来医药行业一直没断过的事,这次大跌更多是受到短期恐慌情绪的影响,长期来看对于企业、医院和患者三方都是利好。
除了在销售端“重拳出击”外,值得注意的是,药监局在7月27日同样连发三份临床试验相关文件,再三强调药物研发需“以患者为中心”。
仿制药增长乏力,创新药成为“吃药行情”新宠,已经是行业大势所趋。不过,新药研发着实是个漫长的过程,对于资金和技术的要求都极高,行业一直有“双十定律”之称,即平均一个新药需要“十年花费十亿美金”。对于产品尚在临床管线的公司来说,新文件的出炉无形中提高了对于临床试验要求的门槛。
除了研发端的调整外,药品和器械生产端的巡检同样也没有停下。就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动员会的当天,药监局官网同时发布了一份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
在药品和器械领域定期公布的这份巡检名单上,已有多家知名公司榜上有名,包括前不久“中国钙王”朗迪制药旗下32批次产品就被“点名”召回。
随着国内医药领域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无论是支付端,销售端还是研发端,都面临着不断提出新要求的挑战,这既是洗牌,也是打开新市场的机遇。
编辑:颜源主编:陈岩鹏
关键词: